這是一個單純卻能令人動容的生命紀錄;也是一部頗具哲思的影片;拍攝者沒有運用花俏表現手法以豐富真實紀錄的敘事形式;而是重新回到「人的觀察」,以蹲點紀錄一位背離世俗價值年青女子的生命觀。
米莎,小時是個為了符合家人期待,努力讀書的好女孩。在離家讀書,與家有了距離後,才開始去思索「家」對於自己的影響,並重新去找尋/介定「自己」。她選擇「漂流」的宿命,與在岸上穩定生活的父母,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以免在原生家庭的糾結與牽扯中,引發彼此的苦痛;因此她隨著內在驅動移動他處,隨喜因緣。並且放棄「人人稱羨」的學校及學歷,還有隨之而來主流認可的「成功」,意外投身客語音樂創作,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那是一種可以悠遊自在其中的位置。
透過音樂創作,作為剖析自己媒介的米莎,在為理想奮鬥之時,必須靠不穩定街頭演唱的「打賞」賺取生活費;但卻樂在其中,因為她認為「天生的天養的…..將自己天賦視為禮物給出去,一定會有人收到這份禮物,並給回來」。就是這樣樂觀又勇往直前的個性,讓她為理想有了堅持的理由。那是一種用力生活著的特有態度;也使得全片散發如此具渲染力的氛圍。
在開頭,一個人騎著車,載著一隻狗,在空無一人的海岸公路或是山路,點出一個女子堅忍的生命毅力,與孤獨但平靜的身影。這是引發「生命意義」思考的感動小品,也是一個青春生命寫歌的樸實影像紀錄,給予觀者對於生命的重新省思與改變的勇氣。
(本文已刊載於2011高雄青春影展專刊)
(本文已刊載於2011高雄青春影展專刊)
米莎 《歸》
米莎《介條河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