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日

性少數影像再現的資源分配:小窺探之英國同志影展



男女在社會資源不平等的狀態也反應在同志影展規畫中,大多同志影展的策展人或是主事者皆為男同,男同相較比女同在薪資所得更有利的條件下,同志影展的觀眾也以男同居多;因此號稱同志影展,常常可稱為男同影展,而女同的影像再現或是關注女同議題的影片便只成為同志影展的點綴。所以女同們便開始另立門戶,成立「女同影展」,讓女同有個專屬的平台,讓其身影被看見,聲音被聽見,像柏林的女同影展法國女同影展加拿大的倫敦女同影展義大利的女同影展,以及在2005年由台灣香港日本三地女同共同催生的第一屆亞洲拉子影展

隨性別論述發展,性與性傾向的多元認同,交織出多彩流動的性別光譜。因此在同志影展發展,除了對同志議題的關注外,也開始挪出空間與時間給性少數中的少數,如跨性別者(Transgender/Transexual people),雙性戀者(Bisexual people),酷兒認同者(Queer),以及中性人(Inter-sex)。

在性別光譜上的性別類屬要如何反應在同志影展的節目安排上,才不致落得少數欺壓更少數,父權持續壓迫女性的罪名,也成為有該意識的同志影展組織者持續反思的議題。

在英國同志影展雖然影展名稱仍是Lesbian and Gay Film Festival,但在節目安排上可稱為LGBTQI影展。而今年的英國同志影展更可窺見其資源分配的調整,首先是原先的選片團隊多為男性,去年則增加兩位女性選片人,成為男女比例一比一的六人團隊。就如資深的選片人Brian Robinson所意識到的,男性在社會資源的先天優勢不應反應在同志影展中,這似乎像是少數者又建立另一套霸權去壓抑更少數資源者。再者,女性影像工作者在映演管道的困境也讓女性電影不易被看見,因此今年影展工作小組決定釋放更多的空間給女同導演,明顯地,今年女導演作品比例也比往年增加,如此的改變,也為「同志影展」注入更細微考量的性別對話。

沒有留言: